2017-6-22
6月5日,《中国保险报》举办了第22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本期主题是“保险业如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会嘉宾认为,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完成,“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转入到规划设计和务实合作阶段,这将为我国保险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保险业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既包括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也涵盖保险资金大力支持。但面对一个涉及全球60多个国家、60%人口、30%GDP的重大项目,其面临的政治形态、商业模式以及文化宗教错综复杂,保险业需要做好风险识别,找准找好项目,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考虑,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求。“一带一路”的推进无疑将为我国保险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目前不少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积极准备,如中国人保、中国信保、中国平安、中华保险、中银保险等多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并着手一些基础研究。
保险业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保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两大功能得到了业内外嘉宾的一致认同。一方面,保险业的传统险种,如工程险、责任险、货运险、船舶险、能源险等险种都能发挥保障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与会嘉宾提出,保险业应当有一种合作精神,形成合力去共同提供理性的、安全的风险保障。此外,针对“一带一路”本身的风险特点,保险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新品种,适应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产业转移。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将促进产业合作,这必然带动资本输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而且期限比较长,寻求稳健投资回报的保险资金能够比较好地去匹配这些项目。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方式上,与会嘉宾建议,现阶段还要考虑目前行业的特性,保险资金投资应以境内为主,境外为辅;捆绑投资为主,个体投资为辅;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为辅。特别要注重与一些大企业、大基金的战略协作。在投资领域上,应更多关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产业,如煤油电气矿,还有高铁、公路、航空、通信以及现代农业、森林、土地等。
尽管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大有可为,但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风险敞口也很大。如2015年中国信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量化评级约为5.5级,这一数值在1-9级中风险程度相对较高。针对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与会嘉宾认为,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真研究风险类型,一些商业保险公司承受不了的风险(如政治、战争等)应当由国家承担,一些适合市场化方式运营的风险应该交由保险公司承担。此外,保险业自身也应当对服务“一带一路”做出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实现无缝对接。
还有嘉宾提出,保险业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沟通,增加互信,包括与这些国家形成共同体,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常设论坛,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保险人才培训机制等。
参加本次热点对话的嘉宾有: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级参赞高振廷,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新疆保监局局长朱健民,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辽宁保监局副局长韩向荣,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陕西保监局局长助理倪金乾,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霆,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敏慧,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张敬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稳,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华,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多资产投资组组长余家鸿,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与改革部总经理王国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剑杰,XL CATLIN大中华区主要负责人李林懋,瑞士再保险北京副总经理魏钢,达信(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行业风险业务主管、北京区负责人许彬武。
中国保险报业董事长赵健、总经理杜增良参加了热点对话。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6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