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2
□记者 康民
4月15日,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在北京召开第四次成员大会暨农业再保险研讨会。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充分肯定了农共体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良好发展形势,并对下阶段深化农共体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介绍,农共体成立一年以来,在中国保监会和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指导下,主动融入我国农业保险改革发展大局,通过制度化安排和市场化模式,有效整合成员公司的承保能力,稳步扩大行业承保能力供给,为行业提供持续稳定的再保险保障支持,有效支持了行业“扩面、提标、增品”,为保障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运行和国家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文辉指出,农共体的成立,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成立一年来,农共体起步稳健,发展迅速,在扩大再保险保障、稳定再保险渠道、支持行业发展创新、促进行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实现了制度设计初衷。
陈文辉在充分肯定农共体成立以来取得成效的同时,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良好发展形势,并对下阶段深化农共体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陈文辉指出,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和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下一步,要以“扩面、提标、增品”为核心,巩固基本面、覆盖全领域、稳步提标准,合力打造新时期农业保险升级版。
陈文辉要求,农共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共体运行机制,确保农共体运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整合行业资源,稳步扩大参与主体,扩大再保险承保能力和保障范围,发挥农共体在稳定农业保险体系中的基石作用。三是要加强基础数据积累和定价模型研发,加强对成员公司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农共体成员大会主席降彩石告诉记者,目前农共体可为行业提供2800亿元的承保能力,满足行业96%以上的再保险保障需求,2015年实际提供风险保障1421亿元,担任首席再保人的业务占市场份额85%以上。在为行业提供充足的再保险保障的同时,农共体还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保险产品、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配合成员公司为安徽、河南等地20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为国内主要生猪产区的生猪价格、部分省份的绿叶菜、大蒜等主要蔬菜价格创新型价格保险产品和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提供再保险支持;为云南普洱咖啡种植保险、山东省威海等地海水养殖保险等累计30余款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供再保险保障,在促进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5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14.5亿亩,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9%,三大主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承保农作物品种达189类,农业保险乡镇覆盖率达93%,村级覆盖率48%,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
西班牙国家保险赔偿联盟农业保险部主任玛塔在此次成员大会上介绍了西班牙农业保险经验。作为欧洲主要的农业国,西班牙1978年就依据《农业保险法》建立由直接保险、再保险、大灾准备金和紧急预案4个层级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同时,设立了西班牙国家保险赔偿联盟为农业保险提供的再保险保障。这一整套机制已经过30多年的运行,为促进西班牙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共体管理机构总经理李立松认为,发达国家都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了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农共体的成立和运行就是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的有效实践和机制创新。农共体将“立足行业,服务农业”,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要求,努力打造成为农业风险管理的专业平台和农业保险创新的支持平台。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向1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向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914亿元。2015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0.42%,约占农业GDP的32.27%;赔款支出260.08亿元,约占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9.64%,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7倍。价格保险试点已拓展到26个省市,承保品种增加到18个。人工干预天气、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制种保险试点、农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等都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6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