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网址: ahszbx.com

新闻资讯

改革適應新常態 創新煥發新作為 保險業交出亮麗成績單

文字:[大][中][小] 2017-6-22    浏览次数:2724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曲哲涵)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漸入佳境:2014年全國原保費收入增速達17.5%,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保險公司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06.4%,為歷史上最好的一年﹔與實體經濟關系密切的保証保險保費同比增長66.1%,與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年金保險同比增長77.2%,健康保險同比增長41.3%,是近年來保險業在服務實體經濟與保障民生方面表現最好的一年。保險業亮麗成績的取得,與全國經濟穩中求進的良好態勢密切相關。

一年來,保險業攻堅克難,優化結構,提質增效,創新驅動,釋放行業發展活力和潛力,實現了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亮麗的成績單,來自保險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扎實舉措:

加大制度創新,以費率市場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實現發展轉型升級——繼2013年取消普通型人身險2.5%預定利率上限限制后,2014年保監會繼續推動萬能險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改革激發保險公司開發保障型產品的熱情,保監會全年審批、備案的產品中,新型保障型保險佔比超三成。普通型人身險費率改革后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65%,僅此一項,一舉扭轉過去人身險中投資型險種“獨大”的業務結構失衡局面。

發揮市場作用,高效配置資源,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范圍和比例限制——保監會將投資自主權更多地交給市場主體,為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資金來源:2014年全行業共發起基礎設施投資計劃1.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6.8%。保險資金實現運營收益5358.8億元,同比增長46.5%,全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綜合收益率均創5年來最佳水平。

激活行政效率,以轉變職能為切入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升風險“警示線”——2014年,保險監管堅持管、放結合,規范性文件大幅減少近80%。用3年時間建立起一套以風險為導向、符合國情、國際可比的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為全球保險監管規則制定提供了新興市場經驗﹔創新發展自保、相互、互聯網等新型市場主體,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全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溢額7636億元,所有公司償付能力均達標。

跳出保險看保險,拓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發揮行業優勢,保障民生有了新突破——2014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1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賠款和給付7216億元,較3年前增長84%。農業保險承擔風險保障1.7萬億元,向3500萬受災農戶支付賠款214.6億元,承保主要農作物突破15億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在全國27個省區市開展了392個統籌項目,覆蓋7億人,參保群眾保障水平普遍提高10—15個百分點,有效緩解“大病致貧”“大病返貧”現象,基本醫保基金保障效應得到放大。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3日 01 版)

以“大情懷”肩負“大擔當”

——保險業一年來改革發展紀實

記者 曲哲涵

2014年是我國保險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

各項發展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績單上“最”字搶眼。去年全國原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增速達17.5%,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保險行業經營效益顯著增高,保險公司利潤、保險資金收益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保險服務覆蓋更多行業領域,“大保險”架構初步形成。2014年,保險業配合國家宏觀調控,積極發揮經濟補償、風險管理和資金融通功能,成為支持經濟建設和輔助國家治理的重要力量。

保險業更強壯了。盡管以資產總額計,保險在“銀、証、保”中仍是“老?”,但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在國際保險業發展的橫向比較中,這股逆勢增長、后來居上的勢頭,讓人刮目相看。

保險業更有擔當了。實體經濟缺“錢”,基本醫保缺“專”,安全生產缺“弦”,養老服務缺“鏈”……於是保險新政接連出台,行業試點加速推廣,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探索有效途徑。這股大膽創新、求真務實的勁頭,博得四方點贊。

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說:“十八大以來,我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釋放發展活力、解決突出問題、提升服務能力的根本途徑,堅持抓重點、帶全局,每年選擇幾個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2014年,我們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干成了一系列多年想干但沒有干成的大事和難事。”

適應新角色,尋找新坐標

不能總是盯著保費、利潤,要跳出保險看保險,把發揮保險功能、服務國家戰略作為行業改革的定位

在金融業改革進程中,保險這“小個子”屢屢成為“領跑者”。

進入新世紀,保險業提出發揮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的功能,用行業自己的話說,是率先“上山下鄉,出海入市”,在一些尚未開設銀行網點的農村地區,是保險營銷員第一個為農民送去金融服務。

項俊波認為,保險業要想適應角色轉變,承擔歷史重任,必須進行更全面的改革,接下來要牢牢把握四個方面:

——有明確的定位。不能總是盯著保費、利潤,要跳出保險看保險,把發揮保險功能、服務國家戰略作為行業改革的明確定位。

——有清晰的路徑。一手抓簡政放權,激發保險市場主體創新和發展活力,激活效率,一手抓改善監管,確保保險業的發展是符合黨、國家、人民利益的發展。

——有科學的時間表。在改革中既注重頂層設計,又堅持問題導向。

——守住風險底線。周密設計改革方案、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一則家國天下——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福祉﹔一則強身健體——根治頑症積弊、釋放活力。”南開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朱銘來認為,2014年保險業的改革思路非常清晰,這是新政策的頻度、力度以及對行業影響的深度前所未有的重要保証。

突出市場主線,重塑微觀基礎

把保險產品定價權、資金運營主導權還給市場,“放開前端,管住后端”

“當前,我國經濟正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保險業要想謀求新一輪有質量的增長,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跑馬佔荒’,拼費用拼人力,必須靠改革激發各種要素稟賦的活力,以創新驅動謀求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教授王緒瑾說。

拆除“最后一道檻”,放開價格管制的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有效引導行業加快結構調整,保費收入實現質、量雙優。

保險業加速產品定價還權於市場的步伐。繼2013年宣布取消普通型人身險沿用14年的2.5%預定利率上限限制后,2014年保監會繼續推動萬能險和佔財險七成以上份額的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市場指揮棒的作用初顯。”保監會人身險部負責人介紹,各機構開發保障型險種的積極性明顯高於以往,全年審批、備案的產品中,保障型險種超三成﹔全年人身險保費收入中,與民生保障關系密切的年金保險同比增長77.2%,健康保險增長41.3%﹔普通型人身險費率改革后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65%,僅此一項,一舉扭轉過去人身險中投資型險種“獨大”的業務結構失衡局面,行業發展內生動力開始顯現。

下放投資決策權,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范圍和比例限制,使保險資金運營實現內、外雙贏。

保險業加快投資主導權下放市場機構主體的節奏。2014年保監會連發四道令牌,允許保險機構投資創業板、優先股、創業投資基金,以及設立私募基金,使保險資金成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全能選手”。數據顯示,全年保險資金實現運營收益5358.8億元,同比增長46.5%,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投資收益率、綜合收益率均創五年來最高水平。

提升監管“警示線”,改革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倒逼保險機構增強責任與風險防范意識。

放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也要用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2014年,保險監管堅持管、放結合:全年廢止規范性文件4798件,規范性文件大幅減少近80%。同時,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符合國情、國際可比的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和一套多層次、多渠道的市場退出機制,終結多年來我國保險市場存在的差而不倒、亂而不倒的現象,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立足全局需要,創新產品服務

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多需求的保障體系

2014年,保險業大踏步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擔當“助推器”、編織“安全網”。

這一年,得益於大病保險制度,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農民李江做了雙膝人工膝蓋置換手術。十幾萬元的手術費用,他個人僅需負擔3萬元。已臥床10多年的李江感慨:“要沒有政策幫忙,這筆醫藥費可能一輩子都還不清。”

這一年,投保了小額貸款保証保險后,在山東壽光開展畜牧養殖和加工業務的農民楊樹軍很順利地從銀行貸到200萬元。“有了保險,銀行樂意放貸,利率也下來了,企業想做大規模再不愁沒有資金支持了。”

從支持股市債市發展、發展小微金融,到開辦大病保險、發展養老服務產業鏈﹔從大力推動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安全生產、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到參與國家災害救助體系建設,保險業立足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改革,“大保險”格局日漸清晰:

做健全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2014年,全行業共發起基礎設施投資計劃1.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6.8%,其中投資1072.5億元參與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投資360億元參與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建設,保險資金已成為資本市場重要機構投資者和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

做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撐——大病保險已在27個省開展了392個統籌項目,覆蓋7億人,參保群眾保障水平普遍提高10—15個百分點。企業年金受托服務覆蓋3.5萬個企業的877萬職工,受托管理資產3160億元。

做“三農”發展的堅強后盾——保監會出台了《農業保險條例》,為農業保險發展搭建了比較健全的制度框架。2014年農業保險覆蓋農產品174種,是2012年的3倍左右,共向3500萬農戶支付賠款214.6億元。

做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2014年,各類責任保險共提供風險保障66.5萬億元,確保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公眾得到及時賠償救治,同時用保險費率杠杆有效提升了投保企業的安全意識。

做災害救助的及時雨——2014年,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巨災保險共保體成立,深圳、寧波巨災保險試點啟動,人民群眾期待已久的巨災保險制度即將破冰。

“保險業已探尋到一條改革與發展相互促進、行業發展與服務全局相互協調的有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人保健康保險公司總裁宋福興認為,改革對行業影響最深的是認識上的變化,“全行業形成共識,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更多地服務民生、服務社會,發揮專業優勢,去參與建立一個多層次、多需求的保障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保險人深信,隻有以“大情懷”肩負“大擔當”,才能更好地承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使命和責任,讓保險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