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新闻资讯
□杜亮
根本停不下来。
自去年12月出资130亿元认购邮储银行股份,到今年2月29日出资233亿元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时间仅仅过去3个多月——中国人寿注定要在金融史上写下成就霸业的一笔。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寿等了10年。
2006年,花旗、中国人寿战团击败法国兴业以及中国平安集团两大战团,成为广发银行大股东。花旗、中国人寿、国网资产、中信信托作为前四大股东,股份占比均为20%。股东实力均等,不利于快速决策。这突出地反映在广发银行的上市问题上,从2011年启动IPO,到如今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或许正是花旗萌生退意的主要原因:等不了了。以技术换市场,外资在收购中国标的的时候往往做此打算。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付出了技术,却没有换来市场,或者换来的市场没有达到预期。收购当初,就有人担忧“广发银行会不会成为花旗分行”,所幸这个担忧并没成为现实。留给花旗的,也只有考虑财务问题了。
花旗当初收购时,付出的价格每股超过2元,而此番卖给中国人寿,每股是6.39元。溢价2倍多,是个不错的财务成绩。
纵观这10年,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重组改造,外资从高调介入转为低调退出,也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可以说到了最艰难的时候。此时,有人愿意接盘,何乐而不为?
彼之砒霜,此之甘露。
广发银行之于中国人寿,在10年前便是求之不得的大餐。这一点,看看竞购方之一的平安就知道了。其他两个战团都是联合战队,唯有平安是单挑。或许是花旗之心更为迫切,或许是中国人寿尚未准备好,以至于双方组成联合战队,而由花旗主导。
近两年,情况大有不同。一方面是银行业显现颓势,另一方面则是保险业大放异彩。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狂潮。其标的,也集中在银行、地产。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第一大股东的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是平安、安邦和中国人寿,他们分别入股了平安银行(000001.sz)、民生银行(600016.sh)和广发银行。
这3家银行的情况各有不同。平安银行脱胎于深圳发展银行,2012年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集团对平安银行持股比例超过50%,对其的管控早已实至名归,保险、银行、投资三驾马车成为平安集团的一大标签。而安邦对于民生银行,则有些“门口的野蛮人”的态势。通过二级市场大举买入,持股比例达到20%以上。不过,安邦虽也有董事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但民生银行向来有“内部人”控制的传统,要想在董事会里取得话语权,这个持股比例可能还不够高。广发银行,中国人寿对其持股43.686%,应该说,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广发银行最大的看点是非上市公司,不论是谁,都会看重它未来的上市。中国人寿从花旗手中接棒,相信会继续把上市进行到底。
当然,更重要的,银行对于保险来说,不仅仅是一块资产,更意味着渠道的对接与流程的融合。“银保渠道”作为保险公司销售的三大渠道之一,相信必然会首先提上国寿、广发的议事日程。互联网时代讲究跨界、融合,未来,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银保合作一定会有更大想象空间。中国人寿的“全金融”版图藉此将更加完整。
也许,有那么一天,“广发银行”会更名为“国寿银行”。这完全有可能。
- 上一条:完善疫苗接种救助机制 强制保险不可少
- 下一条:发挥保险作用 助推工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