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网址: ahszbx.com

保险时讯

存款莫名变保险

文字:[大][中][小] 2017-7-6    浏览次数:3589    

市民:办定期存款怎么成了买保险?

符离集居民宋先生的父亲于今年4月17日在符离镇某储蓄所存了两万元,现在宋先生因为急事需要取钱时却被告知:他得存款买了一款叫做中国人寿推出的金鼎富贵的险种,如果现在取两万元的话,只能取走一万八千元左右,这让宋先生很是不理解,明明办理的是存款业务,怎么就变成保险了呢? 

银行:事前有告知

买的是保险

。工作人员称,这是一款分红型的保险,它的特点是给你一个固定收益加上每年的投资分红,和定期存款大同小异。由于其主要收益是来自于保险公司每年一度的投资分红,所以几乎是稳赚,除了到期后的固定利息外,每年都会有一笔分红。如果光看合同的现金价值,前三年退保是亏损的。但由于分红的存在,宋先生购买这款保险其实并不亏,只要当年投资效益好,分红就会比较多。

工作人员建议宋先生履行完5年的合同,届时会有较高的收益。对于赵女士“当初不知道办理的是保险业务”的说法,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肯定是在征求储户意见并且得到储户的签字后,才会办理保险业务的。尽管宋先生的父亲极力反驳,但他无法证明自己当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字,因此暂时只能继续持有这份保险。

提醒:到银行办业务看清合同再签字

此类事件并不罕见,部分保险销售人员营销行为不规范,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时“犹抱琵琶半遮面”,误导消费者。同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并不真正了解产品特点,也没有阅读保单,只是片面的相信了推销人员“高息存款,理财产品”的介绍。2009年初,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就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银行的保险销售人员应持证上岗,且应与普通储蓄柜台人员严格分离,只负责保险销售业务以免误导储户。销售人员应告知储户购买保险所面临的风险,避免使用带有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此外,不得套用“本金”“存入”“利息”等概念,不得片面地将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银行存款利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基金收益等进行类比。

尽管银监会有明文规定,但一些银行未执行到位。消费者一旦签下合同,事后想要维权就很困难了。而想证明业务员推销时存在明显的误导,往往难以举证。


在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看清资料再签字,切勿再发生类似事件。(新安晚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